close

我想這個舞台並不是一個篤定的嘗試。

 

千年舞台,我卻沒怎麼活過這部作品,講述了一代京劇名伶魏海敏的生命史,並試圖將其生命史和台灣的歷史扣合,試圖以一人的存在,印照時代的變遷。獻給在時代裡勇敢涉水的人-

 

 

千年舞台最令我有感覺的其實是音樂。

 

我並不懂音樂。開場時布幕拉起,樂隊在指揮之下開始演奏。後來做資料蒐集後了解到這些音樂其實是經典曲目的改編,但我當下直覺的第一反應其實是:這個音樂好難以入耳。

 

我的意思並不是音樂不好聽,也並不是編曲不好,相反的,我很喜歡這些音樂的編曲,這樣的編曲彷彿在呈現一個眾生紛擾的時代-是我整部作品裡面最可以感覺到紛亂卻又整合的地方,雖然這樣的音樂聽來顯得刺耳,卻非常的合理,他讓我有預備我接下來要面對的,是一個紛擾的故事。

 

整部作品包含魏海敏的自述、唱曲,和影像、照片共同展開。在獨腳戲的自述當中,我們了解到了魏海敏兒時的回憶,那些他關於家人、關於那些看來微小卻深深影響他自身的事。

 

節目單上導演的話這樣寫著:我們探索他曾經表演過的諸多作品,但是他那樸實無華的一生,那種平淡無奇,反而更讓我感動。表演並非不能呈現樸實無華的生命,但是重要的事情是用什麼方法去呈現。千年舞台使用獨腳戲,配合著燈光與舞台呈現,但老實說,我並沒有受到觸動。

 

觀劇後我仔細思考,其實魏海敏和他家人之中那種細微的情感,即使樸實但其實是非常觸動人的,如果換一個方法呈現,如果在表達的時候能夠更加細緻,或許就能夠喚起完全不一樣的共鳴了。

 

在此先不論魏老師獨腳戲舞台的呈現,在京劇方面,真的可以看出一代宗師的氣韻,每一次唱劇,每一個舉手投足,都足以令人信服。這是我在這次的舞台中最感到讚嘆的地方。但是對我來說更要討論的,其實是魏老師個人人生和其他作品的對話。

 

這是一個殿堂國劇和民間百花齊放的對照

 

這是擷取自製作人穆芹老師社群網站的一句話,而這一句話是在敘述作品裡照片和魏海敏人生的對照。在同一個時間點,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的生命進程,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人,承受著時代的手翻來覆去,裡面的愛跟集體都流經魏海敏的血液,也流經我們的血液-

 

但是,何以魏海敏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呢?這是一個對作品的提問。我私自認為他絕對有資格作為代表,即使他赴中國拜師學藝,仍是一個時代的縮影,但我也同時認為這是這齣舞台劇沒有好好梳理的地方,即便我最後看了有關穆芹老師對這部劇場的發想跟解釋,我細想自己所看到的舞台,仍然必須這麼說-我真的對於舞台所要表達的理念感到複雜並且困惑。

 

作為一個人,真摯的情感和樸實無華的一生當然令人動容,但作為一個時代,有什麼是足以產生對話的?

 

坦言說,作為一個紀錄劇場,我覺得這個劇場實驗並不失敗。他呈現了魏海敏個人的生命,時代的變遷,和在這個時代之下,有關於藝術家凝視底下常民的生活,仍然有許多事情在劇場發生,許多對話必須發生。其實我認可這個實驗,應該說:我理所當然地相信所有嘗試。

 

但是,想說的東西有很多,如何把這些語言變得更可組織,更具有易看、易讀性,我想這些並非不重要。在時代裡涉水的人是我們全部的人,我們都應該擁有這個資格理解與被理解,展示與被展示-我們應該要能成為主體。

 

在這次千年舞台中,魏海敏表演了幾個在他生命中扮演過的角色,這些角色都具有極大的發揮空間,楊貴妃、孟小冬、曹七巧、穆桂英、歐蘭朵……【千年舞台,我卻沒怎麼活過】這個標題正是在說魏老師認為他所表演過的角色,比他自己活過的生命更有深度,但是關於這些角色,卻都是三言兩語簡單帶過。我相信這些角色肯定可以跟老師的生命出現更多的對話,跟整個時代出現更多的對話,但最後表達的方式仍顯輕易,對我來說是比較可惜的地方。

 

我非常喜歡製作人所說的一段話。

 

但開始拍無頭人以及其他第二段影像中的照片,是因為他心中帶著許多憤怒,覺得不受其他人的理解,然後藉由製造這些場景,將憤怒轉化為創作的動力。

(註:「他」為張照堂老師)

 

這一系列憤怒著照片傳達給我的各種感受;我們都是沒有頭的人嗎?我們被誰奪去了臉譜,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自己的樣貌,我們憤怒-為了什麼,該怎麼改變?這種憤怒若能和整個劇場呼應,若能和魏老師的童年呼應,若能和那個時代,和魏老師的父母,和父母所身兼的席位和象徵呼應,那會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!如此聯想起來,這種憤怒跟一系列的照片,反而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了。

 

我並不是京劇迷,可以說完全不懂京劇。因此我踏進劇場,並不是為了魏老師的唱曲而來。整體來說我並不覺得這個劇場在當下讓我感覺到被觸動,當然,也可能跟我出生的年代與氛圍有關(應該是絕對有關)。但是踏出劇院,查看相關資料並且產生諸多聯想後,仍然認可這樣的實現-畢竟我們必須不斷的嘗試,我們必須不斷的涉水-

 

我們必須活,來到這裡的你們,也活過。

很建議大家前往製作人老師的Facebook看看有關於千年舞台的一些設想,當然這些設想跟真正觀劇的感覺一定有差,但是可以了解到裡面許多橋段設計的初衷。

 

審稿的時候,我發現我幾次猶疑要使用魏老師或是魏海敏作為稱呼,因為作為評論者,應該是要直稱,這並非不尊敬,相反的,這是對作品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,但是以我個人本位而言,我還是想要尊稱為魏老師......因此內文我並沒有統一,算是呈現自己的一種猶豫吧。

 

好渴望能夠大聲說出我是台灣人的那一天。

真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矛盾小姐 的頭像
    矛盾小姐

    矛盾小姐/不務正耶ˊˇˋ

    矛盾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